<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1-25 07:00:00 【字体:

        ——2022年1月20日在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 王予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勉励我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在COP15主旨讲话和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云南大象北上南归之旅,昭示我们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亲自见证中老铁路通车,叮嘱我们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致信祝贺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要求我们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滇池保护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勇毅前行,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担当为国守边重任、强边固防格局重塑。全面落实边境管控措施,党政军警民10多万人坚守边境一线,历史性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设施,边境管控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守住了本土疫情不向外传播的底线,有力服务了全国大局。

        ——济运行顶压奋进、稳中加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万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和韧性进一步增强。

        ——保护生态力度空前、群众拥护。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功举办,发布昆明宣言,云南生物多样性惊艳世界,大美云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全面提升。我们把整治滇池沿岸违规违建作为检验干部立场、品质、能力、意志的试金石,坚决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治效果明显,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铁规矩、新标杆,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成为共识和共为。

        ——产业发展加快转型、绿色崛起。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绿色发电量3309.85亿度,绿色铝硅成长为新的千亿级产业,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4%、创多年新高,绿色食品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增长12%,绿色发展优势愈发显现。

        ——大抓项目导向鲜明、成效明显。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重、实干为先”,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进机制,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中老铁路运营开局良好,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成功试运,滇桂右江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启动建设,8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全部开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六稳”“六保”有力有效。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外传”工作,统筹资源支持瑞丽抗疫情促发展,全省核酸检测日单检能力达158.7万人份,3岁以上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89.16%,救治病例2142例,支持周边国家抗击疫情,输入性疫情全部“动态清零”。召开16个州市现场办公会,为各地发展定位定标。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及时出台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53.3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8.19万人。新增减税降费180亿元,1690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惠及职工157.84万人,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粮食产量达1930.3万吨。全力抓好煤炭增产增供和能源保供稳价,居民生活用电未受影响。

        (二)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9户,新认证登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528个。烟草、医药、电子产品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17.7%、4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2.5%。建成绿色铝产能538万吨,单晶硅棒、片产能均达90GW。新增3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户国家A级物流企业。园区营业收入达1.9万亿元。新认定10个4A级旅游景区,建成50个半山酒店。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实施174个重点科技项目,新增3名两院院士、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云南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提升4位。

        (三)深挖需求潜力,发展支撑更加坚实。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基建投资684.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70亿元,强力推动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四个一百”重点项目等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000多公里,渝昆高铁云南段全线开工,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878亿元、占全国综合交通投资的11.8%。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新增各类电力装机686.14万千瓦,保障西电东送1848.7亿度。兴水润滇工程全面启动,滇中引水工程全面提速,水利投资增长37.8%。“双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卫生投资增长34.7%。新增3个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

        (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一部手机办事通”可办事项达1379个。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75.38万户,总数达410.97万户、增长12.7%。完善更加注重激励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制度,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云投集团跻身世界500强。省股权交易中心开业运营,新增3家上市公司。组织新一轮央企入滇,新落户5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1%。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39项全国首创经验案例,新增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全覆盖,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17.4%,进出口总额增长16.8%。

        (五)以革命性举措抓保护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两线”划定,彻底转变环湖造城、贴线开发格局,九湖水质总体平稳向好,抚仙湖流域治理被自然资源部列入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洱海流域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新增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1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有效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长江“十年禁渔”、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新增营造林488.63万亩,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2万亩。以坚定态度关停197家企业,全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出清重点工业行业淘汰类产能,单位GDP能耗强度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六)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发展更趋协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不断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精准帮扶51.2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18万人。确定57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高质量创建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启动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608公里,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2.3万户。新创建16个美丽县城、6个特色小镇。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14个、棚户区6.14万套,盘活烂尾楼248个,化解130.95万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力有效,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新创建1053个美丽村庄。

        (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平安云南建设成效显着。有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7%以内,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保持“双降”。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完成23个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漾濞地震民房恢复重建全面完成。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启动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取得重大突破,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95.86%。

        (八)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4%。新建改扩建230所幼儿园,义务教育“双减”扎实推进,解决高中阶段21.64万个学位缺口,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加快推进。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标比例和“五大中心”建设比例均居全国前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七连增,医疗保险实现跨省住院、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解决14.66万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兜底保障313.82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文化润滇”行动全面推进,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项,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扎实推进,省州县三级20年一轮的地方志编修工程全面完成,《云南丛书续编》出版首发。新创建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10个示范县区、4个示范单位,第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圆满完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面启动。奥运会、全运会、残运会获奖实现新突破。国防动员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双拥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脱贫攻坚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一年来,我们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制度化学习力行党的创新理论,干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得到新提升。严格依法行政,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7.6%。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1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1件、政协提案670件。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厉行勤俭节约,持续为基层减负,打造讲法治、重实干、强作风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工作难中求成,世纪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前所未有,重点市州经济明显下行、能源供应制约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以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部委、中央驻滇单位、上海广东等兄弟省区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制造业层次偏低,能源建设与产业发展时序不匹配,高原特色农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市场主体少小弱,营商环境仍需优化;项目谋划不深入,要素保障不到位,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仍需深化,部分平台示范带动力不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还需加大力度,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任重而道远;基本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要补;返贫致贫、财政金融、安全稳定、自然灾害等风险不容忽视。去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与原定目标有差距。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我省都有具体表现,投资增速进入阶段性回落通道,消费增幅连续收窄,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不少,煤炭、电力、大宗商品面临结构性周期性短缺,企业做大做强和社会创新创业意愿有待激发,疫情反复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我们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认真加以解决。

        二、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新发展理念是“政之要者”,高质量发展是“国之大者”。回顾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奋斗路,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的领袖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进路上,我们必须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坚毅笃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乘势而上,在新的赶考路上锐意进取,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四个必须”规律性认识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加强统筹、系统谋划,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以高水平的“稳”保障高质量的“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真研判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做大、分好共同富裕“蛋糕”,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不断增强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先立后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要对标对表“七个方面政策取向”,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水平,找准找好结合点和平衡点,强化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精准落实、创新运用,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要求,必须深刻认识欠发达和后发展基本省情,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潜力转化为实力、把潜能转化为动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一是全面彰显民族众多的交融优势,促进共同富裕,让团结进步成为云岭大地最美风景。各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要聚焦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伟大荣光。

        二是全面彰显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建设美丽家园,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要聚焦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七彩云南的神奇美丽享誉全球。在保护绿水青山上,我们要舍得眼前利益、舍得增长速度、舍得GDP!

        三是全面彰显内引外联的区位优势,增强辐射能力,让云南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聚焦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新模式,深化跨境产业合作,推动各类关键要素高效流动、交汇循环,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不断提升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吸引力。

        四是全面彰显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强省,让一二三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云南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极为丰饶的资源和物产,农业、绿色能源、有色金属、旅游等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这是我们后发赶超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要聚焦产业强省,推进“两型三化”和打好“三张牌”,在工业化中推进能源革命、在能源革命中推进工业化,保持高原特色农业良好发展势头,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加速从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从总量扩大向量质齐升转变,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五是全面彰显开放包容的人文优势,优化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云南具有源远流长、兼容并蓄的厚重历史,自强不息、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热情好客、重商厚商的人文特征。要聚焦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到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强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全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云岭大地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六是全面彰显各具潜力的比较优势,加快后发赶超,让奋勇争先成为发展最强音。云南滇中、沿边、滇东北、滇西地区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潜力巨大。要聚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树牢“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最好的地方就在脚下、最好的环境就是自己”的奋勇争先意识,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蹄疾步稳构建“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经济总量超过万亿级、千亿级的大市强州,推动更多县域跃升全国经济百强县。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重大责任、重大任务、重大要求。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基础、谋长远,加强年度工作目标、“十四五”规划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衔接,致广大而尽精微,努力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三、以强大自信奋进新征程,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省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绘就了新的蓝图、明确了发展路径,全省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稳。我们要扛牢使命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今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精准施策,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取得新胜利。全面压实“四方责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抓严“外防输入”。强化“堵、清、防、保、扛”措施,完善提升物防设施,加快“智慧边境”建设,确保技防设施有效使用,推进抵边联防所实体化运转,推动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三非人员”管理,守好祖国西南大门。

        抓牢“内防反弹”。全面落实“四早”措施,严格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管控,构建第一时间发现、及时有效处置的预警机制,提升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效率,加强变异毒株防范,快速、规范、安全推进疫苗接种,引导公众养成自我防护习惯。

        抓实“严防外传”。加强口岸城市、边境地区管控,加大区域协查力度,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一旦发生突发疫情要用最短时间、控制在最小范围,有力体现云南担当。

        (二)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实施产业强省三年行动,按照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完善一套政策的推进机制发展重点产业。

        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2000万千瓦,推动480万千瓦火电装机项目开工建设。安全高效释放煤炭产能,促进原油加工和页岩气增产增效。再引进一批绿色铝硅引领性精深加工企业,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全产业链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稳定烤烟面积和产量,做大优质烟叶规模,促进卷烟提档升级。加快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设国家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端和加工端增值增效。推进“一县一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8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支持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设立有机农业绿色食品发展专项资金,扩大绿色有机奖补范围,加快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开展名品名企评选表彰和“四季云品·产地云南”系列宣传推介,推进“云品出滇”。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创新产品和业态,优化“一部手机游云南”功能,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和“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加快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推动文旅与健康、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一批国家5A级物流企业和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支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创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快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理顺体制机制,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布局优化提升。加快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和公共服务配套,实行与“亩均效益”紧密挂钩的财政资金和土地资源配置激励政策。大力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力争新增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2家、超500亿元园区2家。

        (三)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催生跨越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落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等八大工程,省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25%以上。高水平建设云南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一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遴选省“两类”人才160名,加大院士专家团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深化科技入滇,支持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全民科普工作。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稀贵金属、锡、钛、锗、铟和液态金属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健全电力装备、高端智能装备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实施“云药”品牌培育行动,加大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大力发展血液制品、单抗药物等生物制品和化学药,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约发展,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产业、平台、生态、制度和监管五个体系为重点,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半导体、光电子等材料及智能终端制造,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实施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

        (四)聚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打响营商环境新品牌。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

        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常态化开展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优化审批、全流程监管。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坚决整治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持续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深化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建好用好政府网站,更好利企便民。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实施“8+2”配套培育计划,扎实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四上”企业较快增长,市场主体净增50万户以上。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动态推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企业活跃度。

        突出市场化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政府助推市场配置资源,对我省十分重要。要强化“一把手”招商,开展基金招商、定向招商、填空招商、点对点招商,探索“引凤筑巢”新模式,加快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和格局。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平台型”产业运营商和“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推动央企在滇设立区域总部。全面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市场主体转化率,实现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

        (五)全力扩投资促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新潜力。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健全重大项目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加强产业类项目谋划,充实完善重点产业链项目库。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积极争取和用好专项债,强化用地、用林、用能等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更好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实现工业、能源、综合交通、农业、水利、旅游等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云南试点任务。推动沿边国道G219改扩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大通道沿线物流枢纽、关键节点。加快渝昆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大瑞铁路大保段、弥蒙铁路、丽香铁路建成通车,推进大丽攀、文蒙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加快昭通机场迁建、滇桂右江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和高等级航道建设。全面提速兴水润滇工程,大力推进滇中引水二期和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开工100项重点水网工程,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稳步推进水电开发,确保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旭龙水电站开工。

        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提升昆明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服务能力和物联网接入能力,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新建5G基站2万个,推进5G融合创新应用。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开展“城市大脑”试点,建设智慧校园,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云南。

        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出台促消费增长若干措施,创新打造云南品牌消费节,继续培育消费热点。大力促进汽车、成品油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培育壮大绿色健康、新型信息、体育等消费。加强城市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创建一批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加快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展现城乡发展新面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脱贫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项目不低于50%,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0万人以上,促进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深化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手工、农村电商等县域富民产业,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注重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传承保护。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垃圾、污水处理水平,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实施农房抗震改造8万户以上,提升32.5万群众供水保障水平。高标准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因地制宜建设16个示范乡镇、200个精品示范村和1500个美丽村庄。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

        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编制省、市、县、乡四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强省会”行动,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实施“百县千镇”提质工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500个,有序推进城镇管网更新,加快城中村改造,清单化整治烂尾楼,着力整治“城市病”,推进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提升。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妥善解决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

        (七)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遵循市场规律,加强系统集成,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扩大开放要活力。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强化财政零基预算和绩效管理,加快培植财源,更好支持基层助企纾困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市场化运作重点产业投资基金。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加大水价改革力度,推进水利市场化投融资。持续深化能源、价格、农村、农垦、统计、供销等领域改革。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涉及云南事项,深入实施高质量对接RCEP行动计划和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参与周边国家物流体系建设,推动中老国际货运列车班列化规模化运营、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布局海外仓,规划建设进出口集散平台和集拼中心,扩大与中南半岛国家贸易规模。深化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建设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建立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机制,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临港昆明科技城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质量建设开放合作平台。全面推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159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落地,深化“八个跨境”合作,统筹推进与其他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推动实现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围网运营。加快口岸功能提升和智慧口岸建设。高标准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积极争取国家级展会、国际性会议落户云南。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绘就美丽云南新画卷。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全面彻底整治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落实好河(湖)长制,加强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实施“一湖一策”,落细“退、减、调、治、管”举措,加快推动湖泊保护条例修订。持续整治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加强六大水系保护修复,配合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确保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全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高黎贡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争取建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国家实验室。落实林长制,持续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编制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十四五”能耗双控实施方案,支持减碳增汇及碳交易市场发展,做大绿色金融,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两高”项目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依规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协助办好COP15第二阶段会议。配合做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成立和运营工作,研究设立COP15会址永久性标志。抓实抓细会议筹备,向世界展示美丽、活力的七彩云南。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以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加大对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技能云南“十个一批”培训工程,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500万人以上。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确保农民工拿到辛苦钱。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全面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深入推进“双减”“双升”工作,全面规范“公参民”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200所幼儿园。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探索建立教师编制“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21”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需求。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和分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提质达标,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深化拓展爱国卫生运动,一体推进美丽县城、健康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办好省运动会、民族运动会、残运会。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引导人民、鼓舞人民。推进“文化润滇”,开展惠民演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国家植物博物馆、云南革命军事馆、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持续加强革命遗址遗迹、文物文献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为可靠的社会保障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接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力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落实“五有”要求,提升退役军人基层服务保障水平。

        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施第四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和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大对沿边地区支持力度。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平安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

        守牢粮食和能源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48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稳增不降。继续抓好农资保供稳价。保障猪肉、蔬菜、糖料、橡胶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完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行动。统筹煤电油气供给保障,科学实施用能管理。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重大风险。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实施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重管控,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严禁违法违规融资举债,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厉打击违法金融活动。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聚焦危险化学品、燃气、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法治云南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同时,进一步做好参事、文史、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港澳台侨、测绘、地震、气象、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

        各位代表!全省各级政府都是政治机关、落实机关、服务机关。我们要加强政治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忠诚品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政府有落实”,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让旗帜鲜明讲政治成为各级干部最鲜明的品格。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强化司法、监察、审计、统计监督,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要提升能力素质。强化学习导向、结合导向、力行导向、落实导向。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使能力本领跟上时代发展需要。我们要狠抓工作落实。言必信、行必果,说了就要做、做就要做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切实为基层减负。我们要抓实廉政建设。坚持“三严三实”,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一严到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交往只讲公义,办事不徇私情,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决不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我们正行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牢记使命笃行不怠,奋力谱写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广告位.jp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人大常委会 | 政协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委员会 |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监察委员会 |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高级人民法院 |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检察院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_Bet体育365app下载_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